凳子兵,凳子兵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凳子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凳子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觉得打油诗张打油最有名的一首诗内容是啥?
《咏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下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这两首诗可算得上打油诗吗?请各位条友欣赏,点评。
最有名的是楼上的老师讲的那个,咏雪了。
江上一笼统,丼上一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还有一首,忘记了是在什么杂志上看的了。
一夜北风寒,天公吐白痰,
明早红日出,便是止咳丸
我不能同意某些人对打油诗的胡乱定义。首先,要搞清少打油诗与顺口溜的区分。打油诗指那种以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为主要内容的韵文。打油诗是文人与下里巴人共有的诗文,并不纯萃是下里巴人的独有的诗歌形式。我尤其不同意把打油诗定义为诗歌的劣等形式,是那种不讲格律和平仄,缺乏意境塑造的白开水。所以打油诗的水平有高有低。白居易的诗作《卖炭翁》说到底应当祘一首打油诗,它暴露"一车炭,千余斤,宫使御吏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它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刘三姐回骂几位酸腐秀才时唱道:"山里的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们几条狗。"这种强烈讽刺的诗歌形式显然是打油诗。但它构造简单,出自民间,也是一种顺口溜。顺口溜是下里巴人的独有诗歌形式,但它至少有拍节与韵律可以遵行。有人唱道:"有为王坐金殿脊梁朝后,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这种韵文出自民俗,表达中性意思,或嘻笑打趣,是纯粹的顺口溜。当然我们需要强调,文人的诗作一般不能归类为顺口溜,因为文人是较严格且约定俗成的程序要求写诗的,而对顺口溜的要求则要稀松很多。第二,张打油的诗是顺口溜,与打油诗不沾边。他写道:"天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纯粹是中性描写的下雪状况,诗行中没有半点发泄负面情绪的意思,且并不符合文人对诗歌的各种要求,是的的道道的乡间俚俗之作,故称之为顺口溜再合适不过了。该诗作与乡间俚传"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二者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作中性介绍和表述,它们应当同样归类为顺口溜,与打油诗没有任何联系。唐人张打油旣然作的不是打油诗,把他追认为打油诗鼻祖自然是不能成立的。第三,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打油诗没有独立存在的形式,它是以内容确定诗体形式的,可以是唐诗、宋词,还可以是元曲和顺口溜。
以上所谈系个人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
咸阳人
俄军两辆空降战车在中部-2019演习中坠毁,人车同投安全吗?
谢谢邀请!
空降兵部队本身就是高危部队,不仅仅是指空降的危险(伞兵上机前需要对伞包进行一次自检,三次军官检查,登临飞机前还需要由带机军官或士官再次检查。所有伞兵的伞都由自己叠!空降兵从军长到炊事兵都要具备伞降能力!可见空降兵的危险性!)也指空降兵作战环境的险恶。所以,危险对空降兵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武器装备的空投,是空降兵持续战斗力和生存力的基石,尤其是重装备的空投!而最理想的重装空投,就是人车一体安全空投在准确的地点。因为人车一体空投解决了人和装备的快速结合、部队的快速集结问题,为着陆后快速形成战斗力赢得时间,是空降兵战斗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战斗的胜利,再危险也是一定要干的!
目前,具备重装备空投能力的,只有中俄两国。西方空降部队不装备伞兵战车一类的重装备,其它类型的重装备大都由直升机吊运或者陆路行驶。而人车一体空投,则是俄罗斯空降部队的独门绝技了!这项独门绝技是苏联空降部队传奇指挥官马尔格洛夫将军首先提出设想并负责实施的。1973年苏军进行了首次人车一体空投行动,由马尔格洛夫的儿子亚历山大亲自指挥,由安12运输机上伞降坐满战士的BMD1伞兵战车,实验取得成功。彪悍的马尔格洛夫将军一直想亲自上阵完成人车一体空投,但是苏军高层直接给实验部队下命令禁止这个老头子胡来!
人车一体空投难度极高,对飞机,人员,装备,伞具和缓冲装置均有极高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西方国家不是不知道人车一体空投的好处,2016年北约就曾经进行过类似实验,但是伞具不合格导致投放的步战车被摔成了零件!此次俄军事故,同样是伞具没有正常打开导致的。可见,即使如俄军这样玩了近五十年重装人车一体空投的老手,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我军目前不具备实施常规化人车一体空投的能力。我军在2009年实验了人员和战车同机运输并伞降。这样也大大缩减了着陆后部队集结的时间,提高了空降部队的机动力和战斗力!
空降部队,是各国军队的精锐,所以我们有人说,十五军的兵牛!连平时食堂吃饭都是没有凳子虚坐着练功夫。我想,这样的部队,恐怕不是一点危险就可以吓倒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凳子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凳子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